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(不支持数字)

扫一扫,访问微社区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2018|回复: 1

新型电饭锅终极指南,附不多花钱做好饭法(下)

[复制链接]

签到天数: 10 天

[LV.3]偶尔看看II

250

主题

3410

回帖

1万

积分

热处理专家组

积分
11969
发表于 2015-2-26 22:02:0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qibao9891 于 2015-2-26 22:12 编辑

新型电饭锅终极指南,附不多花钱做好饭法(下)
原文来自凤凰网

把日本电饭煲这种“中国拍马也赶不上”的伪科学、玄学掩护,用一点简单的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原理把它剥光,把生米煮成熟饭的过程还原为一个能够为食品科学所诠释的“淀粉糊化”过程,我们才能在公平公正科学的氛围下讨论话题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
毕竟,电饭煲是一部电-热科技产品,不是巫婆的魔法汤锅、不是太上老君的炼丹炉、不是宗教的超自然想象,“经过实验验证、能够被他人重复、能够用理论解释”这三个科学要求当然也适用于电饭煲及其炊煮过程。
下面,我们就来逐一揭示和总结煮出一锅好饭的主要诀窍。
当然,终极模式自然是自家搭建土灶大锅,请来炊饭高手,但有几人能有这样的条件?所以,挑选好一部优良的好电饭锅,才是大众化和现代化的解决之道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
【煮好饭之1:热水泡开】
要做到米饭“颗颗饱满、香软甘甜”?
首先就要原本干硬的米粒充分而有效地吸水。让每一粒米都均匀地“喝饱”水,这是做出晶莹、松软、膨大的米饭的第一步。
一般来说,正如民间相传的心诀,煮好饭在操作上的第一关键,就是充分泡发——用50度左右的热水泡发。在煮饭前,米粒如果均匀地预吸收足了水分,最终做出来的饭粒才会更为饱满并富有光泽。
这也正是“淀粉糊化”知识所揭示的,米粒与水处在受热加温的条件下,水分子开始透过纤维素和蛋白质的米粒表面,逐渐进入淀粉颗粒内的结晶区域,这时便出现了吸水膨胀的现象。
其中,受热加温是必须的,冷水泡,由于米粒表面成分的阻挡进水很少,而且坚实米粒的吸水效率低下。
让水分在一个合适的温度下充分渗入米粒,不但是“香软”的需要,也是“甘甜”的需要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
这是另一个“淀粉糖化”的过程。淀粉本来就是葡萄糖(单糖)分子聚合而成的多糖,水解到二糖阶段成为麦芽糖,令人感受到甜味,完全水解后得到单糖(葡萄糖),最后为人体所吸收。
其中一般在40度到70度时,促进淀粉分解的酶具有最好的活性,这也就是应当有热水浸渍阶段的另一个原因,既是预吸水,也是提前分解糖分。
在日本电饭锅的设定里,“熟成炊”就是充分炊煮的意思,泡米时间、加热时间、闷饭时间都会延长,时间大约一小时20分-30分左右,淀粉的糊化率比一般模式要高30%左右,因此米饭口感更软、糯、香、甜。
如果没有高级电饭锅,手工模仿这一过程的话,可以用普通电饭锅的“保温模式”,也就是提前把淘好的米及水放入内胆,然后接通电源,先不按下按钮,电饭锅会工作在保温模式,内胆水温会很快达到50-65度之间并自动保持,如此热泡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左右,可以达成相同的效果——预吸水、预糖化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
【煮好饭之2:压力伺候】
做好饭的第二关键,就是一部高压锅?
是的。
用高压锅煮饭,温度和压力都高于普通饭锅,所以压力能促进水分的渗入,高温促使较多的直链淀粉溶解、支链淀粉糊化。煮出来的饭粒内部更加软、糯,更在于糊化透彻直抵核心,米粒更晶莹。
同时,由于高压锅是在密封的情况下煮饭,米饭香气散失较少,所以而且开锅后香气相对浓郁。
更关键的是高压锅炊煮和闷熟米饭比普通锅省时间太多。时间是最快的,口感是很好的,优势极大。
但是长时间施以同一高压,米饭可能会降低弹性,影响了最终口感。这一缺点将在后面的变压技术中得到改进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
【煮好饭之3:大火立体加热】
火候,从来是烹饪的基本要素之一。
正如柴火老土灶的性能优点有两个,一是受热均匀,二是火力旺。所以高级电饭锅的IH新加热方式就在完全模拟这一性状。
对于区别于普通电压力锅的IH,我愿意把它更严谨更专业地称呼为:电磁立体加热。
1200-1500瓦的电磁线圈直接立体高效加热锅体本身,避免了单一的500-800瓦电阻盘底部间接加热,所具有的功率受限、有损失且恒定、有可能受热传递不均匀的麻烦。
同时,食材受热更加快速,在保证充分米粒吸水的同时缩短加热糊化时间,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在炊煮过程中的香气散失,把它留到上桌之后,有助于口感提升和保持营养。
IH的大功率、功率可调,还为后面的诸多精细微操作提供了条件保证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
【微操细节1:温度变化曲线,才是各家略有差异的地方】
从技术的层面说到底,温度-压力-时间关系,这是电饭煲唯一可控的变量因素。这也就是电饭煲所谓智能芯片大展身手的舞台。
要多高温度?温升快还是慢?具体多快?多慢?加热时间的长短等等,这要做很多实验才能确定得下来。
有了测量数据,再汇集分析形成炊煮方案和控制策略,简单的单片机就能搞定。
但以往简单的恒功率电阻盘,只能有启-停和时间长短的选择,IH的引入,为丰富的火候变化提供了可能。
在不同的时间采用最适合的火力,才能实现对加热的精确控制。这就是所谓“×段火力”的由来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
但具体到什么时候小火、中火、大火,则需要厂家在实验过程中对炊煮大米的深刻理解。科研人员需要反复用不同的方式煮上不同的米饭,在不同阶段尝试测量,把米饭成熟的每个阶段所需要的温度和压力确定下来,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提高每个部位的精确化加热水平,从而把整个过程固化为程序。这个程序才是核心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
但由于各厂家这方面实验都是独立而数据都是保密的,也就导致了各家对整个煮饭过程的操控差异。
虽然,厂家有时也会在宣传资料里披露煮饭时的内锅内部温度变化曲线,但必然是粗糙、模糊和“消密”化处理之后的,参考意义有限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
但笔者认为,只要是认真做了实验的厂家,测出的数据和最后决定采取的策略应当都是大同小异的,这叫真理趋同。
只是厂家往往会只在高档产品上提供更精细的火力变化,以加强高低端产品之间的区隔。
尽管厂家做的实验和决定的策略都是一回事,写入芯片也没有附加成本,但不这么做,怎么显示高端产品的尊贵和与众不同呢?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
【微操细节2:压力变化,新开辟的战场】
在IH之后,电饭锅的厂商又将压力引入到电饭锅中,出现了带压力的IH。而后又出现更高端的可变压力IH电饭锅。
它在整个做饭的过程中,除了控制温度曲线,还会控制压力的变化,有的厂家分为好几段压力,比如3段、5段、7段。这就是所谓“×段压力”的由来。
至少从纯纸面上看,压力段数越多,控制越精细。比如前段高压,促进米水结合以及淀粉糊化;后段减压,有利于糊化的淀粉与渗入的水分一起,形成一个饱胀的、粘韧性、弹性高的含水凝胶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
再结合温度的变化,就形成了复杂而有机的温度-压力-时间精控曲线,根据米饭各个加热阶段的需要,设定不同的加热方案。这就是以IH为基础,带来了革命般高度可控性的优点所在。
饭煮得好不好看厨师,而负责调控整个煮饭过程的微电脑系统就是这位厨师。而高手厨师除了基本的火候变化,还会玩花活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
大家都知道,水的沸点与压力有关,即使温度不变,当高压忽然变到低压的时候,水会突沸。这种物理现象被用来搅拌锅内的米粒,让每粒米受热更均匀,吸水更充分。
根据一些高档电饭锅自己公布的曲线显示,在糊化阶段,一般会主动制造两次降压突沸,就是实现在不开锅的情况下模仿炊饭高手的开锅主动搅拌“微操作”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
【附加问题:为什么日本厂商狂炒自己的锅身?】
说完温度-压力变化,接下来就是日本厂商吹嘘得极厉害、角逐得毫无节操一塌糊涂,实际不是特别重要的内胆了。
目前日本使用的技术、材料、各家叫法异彩纷呈,充满了“不明觉厉”的感觉:
三菱的本炭釜和炭炊釜、象印的南部铁器岩手铁和羽釜、虎牌的热封合金天然陶土砂锅、三洋的匠纯铜、东芝的丸釜和本丸釜、松下的“备长碳”多层合金、日立的铝铁多层复合金属,等等等等,不一而足,似乎每一家都不一样,都有自家的“绝活”,真是难以抉择啊!
当然,这里边的大部分,我在上一期里已经揭开鬼画皮,基本都是伪科学大忽悠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
内胆除了盛载米粒和水,根本要务是什么?自发热。怎样自发热?高频磁场驱动磁性金属。
所以IH的内锅必须含磁性金属——一般也就是铁,由接通20-40千赫兹的高频交变电流的通电线圈产生磁场,驱动磁性金属锅具微晶结构,本身互相像涡流般摩擦生热,而使电饭煲内锅自身如同一个发热器,从而改变传统加热方式,能够达到90%左右的热效率,在相同功率下比传统加热方式能更高火来加热。
自然,决定性的因素是有铁,这就够了。而不是什么金银铜碳铝土甚至钻石的附加材质与涂层——那全都是厂商请来的噱头附加物。
在食品科学里,有哪条原理讲了,使用的容器的一部分材质——最最关键还都不是与食物接触的部分不同,风味就大不同?什么原理?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
一个根本性的问题:日本厂商为什么要这样玩?
很简单。既然大家的方案都是IH电磁加热技术、加压及变压技术,就连温度-压力变化曲线、突变暴沸等烹煮模式最终都会大同小异,又没有专利门槛保护,大家都掌握了这些重要技术之后,那就要在别的地方玩出点差异了。
尤其对于电饭锅来说,在里里外外别的地方都不容易显示出逼格。那只有祭出普通人比较能够直接肉眼实体感知的核心——锅了。
换句话假如说,各家厂商连锅都大同小异,都是铁疙瘩,还怎么搞差异化营销?还怎么营造逼格赚土豪的钱?
而且,各家这些没用的附加材料主打“卖点”可以各自不同,但都能给自己上下都营造出一股玄学氛围,从而乐呵呵地营造高价和暴利空间,同时还你好我好大家好——只要没有人用科学来揭穿,这多好。
所以像东芝包金包银包钻石都直接使唤上了,千金难买富豪乐意嘛!而象印独家用南部铁器纯铁疙瘩也能营造出高逼格,职人情怀,也是醉了!没有专利壁垒,大家都姑且搞一个忽悠壁垒吧!
这点营销的伎俩,这些不约而同的小心思,这帮毫无节操底线的伪科学大忽悠,你看穿了吗?看穿了你还愿意高价买单么?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
【微操细节3:合理的内胆应当是如何的?】
把日本电饭煲最核心的“高端神话”——内胆的玄幻材质高逼格用科学的武器通通撕掉,才好回归内胆设计的正题。
内胆设计既然都要有铁,再还得有些装逼元素,剩下来无非是结构、厚度与形状的问题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
就结构而言,排除装逼元素,一般主要是外保温隔热及保护层,铁发热层,铝蓄热层,内光滑不粘涂层。厚度有一定层次,保证升温均衡有一定蓄热性即可,太厚了自身消耗过多热量,反而得不偿失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
我个人认为,仅从几何结构上开看,球釜更有利一些。能够加强热蒸汽回流,在制造暴沸后也有利于米粒重回锅底。但是总的来说作用不是很突出。
另外,锅底波纹凸起现在也成为各家的设计新点,这能够增大锅底与水的接触面,能够制造更多的局部沸点,产生更强烈的涡流,使水米混合液持续自我翻腾搅拌,让米水混合得更均匀,受热也更均衡。
如此来看,这样的常备设计,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
总的来说,不管是球釜、变温、变压、暴沸、对流还是波纹凸起,都是利用各种手段“安全稳妥”地促进米-水混合体的翻滚搅动,使米饭的吸水更加均匀,分布和受热更充分均匀,并将饭粒翻松,达到“颗颗饱满”的目的。
这一直是高端电饭煲尝试努力改进的方向(日本厂商在这里也搞了不少忽悠噱头在(上)中可以看到)。但还算不上最关键的一步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
【煮好饭之4:最后的大火封印,是最难的一步】
当然,吸水和糊化程度也不能过分追求。如果过量吸水,彻底“糊化”,就没法进行形状控制和达成下一步的目标。用俗话说,就是软趴趴的,没有嚼劲。
煮米是一个吸水-糊化-交融-定型的过程。前三步说难也不难,只要愿意有时间一直煮下去,米粒自然溶解,变成烂饭、浓粥……
真正最难的,就难在最后的“收”之上。
这是对米饭有点追求的人往往感到头痛,甚至觉得有一点点玄学和运气、不可知成分在里面的苦恼事。
就拿普通的电饭锅来说,刚刚跳闸煮好的米饭往往都是湿汪汪的稀软,没有口感,甚至没有形状。
接下来焖饭烘干多余水分,但随着米饭的烘干,每颗饭粒的形状出显,整体饭粒又变硬了,符合牙口但是不符合胃口……很难控制合理的硬度。
为什么?因为普通恒功率电热盘的电饭锅还是电压力锅,都做不到快速烘干表面水分,所以是整体水分在较长时间的等候中一起慢慢流失。
还有,往往是表面的米饭闷出形状了,底层的仍然比较软,不成形混在一起,缺乏颗粒感。这就是单一底部加热带来的缺陷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
【高档IH变功率旺火压力电饭锅与简单纯电高压锅的区别】
但是大火旺灶的传统土锅可以用大火快速蒸发表面的水分,而不要内部水分也跟着挥发。
引入IH技术的新型电饭锅同样也可以。在米饭成形的最后阶段加温加压,用高压旺火催逼米饭,主动塑造成形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
就像这张公布的曲线,最后瞬间突然拉高一个前所未有的旺火,迅速烘干锅里多余的以及米饭表面的水分,而且通过立体加热,让上层下层火力适宜,口感颗粒感都接近一致。
然后缓慢回火,伴以突然降压,释放米饭弹性,宣告大功到成。整个过程如同高手出招,行云流水,一气呵成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
这样,才能最终炊煮出内部清爽润泽,晶莹透亮,韧有弹性;同时表面干爽,粒粒分明,利索整齐;入口爽利,弹牙而不粘牙,咀嚼后又软糯水盈、能够吃出甜味的完美米饭。(前提:用的是好米。)
——这,才是很多第一次接触高档电饭煲的人大呼绝佳美味,甚至感动得流泪的原因。
本来,在色香味之外,每一种食物有自身的完美质地。人们在用眼鼻舌品味食物时,牙齿也在感受食物的质感。
麻婆豆腐的入口即化,鲍汁鱼翅的肥厚、西芹百合的爽脆,糖炒栗子的干香粉面,牛皮糖的甘甜柔韧,通过口齿传递给大脑的是愉悦的感受。
正因不同的质地带来不同的口感或齿感,于是就形成了食物口感的多样性;而正是这种多样性,才带来人咀嚼的快感,进食时的愉悦。
所以说,人脑对食物的反应是同时基于食物的味道和口感的,这种唇齿之间的微妙质感,在品尝优质米饭的时候,你同样可以值得拥有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
【微操细节4:拉拉杂杂的附加功能】
不少日本的高档电饭煲号称能提供超过100多种甚至1000多种煮饭方式,就是因为它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米、煮饭速度的需求来做出多种类型的饭食。
比如米的类型有白米、糙米、金芽米、发芽米、免洗米、陈米、长苗米、江米/糯米等不同米种的分野……,饭食的类型有寿司饭、咖喱饭、白饭、什锦饭、便当饭(在日本人的心目中,不同的饭的煮法和对饭粒的口感要求是不一样的)、稀饭、八宝粥、豆子饭、什锦饭、糯米饭、杂粮饭、烩饭、锅巴饭……,煮饭的速度要求有特急、急速、常规、精煮、超精煮等等,就连米饭的软硬都能设定上软、偏软、正常、偏硬、硬五种模式。
这么一排列组合,当然能超过1000种煮饭方式了。
另外,甚至会提供蒸包子、蒸蛋、炖汤等兼职功能,乃至做蛋糕、酸奶、布丁、做豆腐这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功能。
而且,这些“多功能性”与锅体一起,是标识高档产品的两个特征。声称电饭煲的微电脑系统可以根据这些不同的要求,以及煮饭量、当时的室温自动选择煮饭方案,智能控制对应的线圈组加热、锅内气压以及蒸汽循环,最终实现最佳的煮饭效果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
但就中国的吃饭的习惯来说,这些功能很多基本不会用到,比如说糙米,基本上一般家庭一年吃不上几次;至于发芽米,大部分中国家庭更是闻所未闻。
另外烹饪功能中的蒸包子、蒸蛋、做糯米丸子、炖汤啥的也基本极难用上,因为高档电饭煲首先保证吃饭方便好吃,不太可能放着饭不做,去蒸包子、烧麦、炖汤,这些都可以用其他灶台上的更适合的锅具完成,比如钢锅、蒸格、压力锅等等。
至于做蛋糕、酸奶、布丁、做豆腐这些功能,家庭里自制这些的极少,要玩到这个地步的美食达人,自然有自己的专业工具,那就更不需要了。
就普通家庭而言,电饭煲用得较多的功能,无非是预约做饭、保温、快煮/精煮等等基本功能。
这些“多功能性”与主打炒作噱头的锅体一起,都不是真正有用的功能,也不应成为选购时的主要考虑对象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
【两个重要的经验公式】
关于电饭锅本身的一切彻底讲完了,但是那么多内容,仍然都比不过两个经验公式的重要性。
什么叫经验公式?经验公式就是总结现实中的经验,没有理论推导过程。一句话,爱信不信,事实就摆在那里。
经验公式1:米饭的口感最重要的部分仍在于米,总的来说,米占50%,电饭煲占25%,而操作技巧占25%。
经验公式2:一款好的高档电饭煲能把每斤3元的米,煮成普通锅里5元米的水准,但是不要指望能够煮成7元米、甚至10元米的“超常”水准。(这里指的米价是与自身品质相应的情况)
对大多数人来说,只要锅正常,煮米的方法没错,更换米的种类,就能很大提升米饭口感……
同样,好的电饭煲会对稻米煮成米饭的品质有改善,潜力得到足够的开发——饭粒更加饱满,外部不那么黏糊,颗粒感更分明,水分还不错,另外香甜度有所提升。但是不要抱有过高的、越级的期望。
【比锅重要一倍的:不管怎样,米的品质是第一决定性的】
也就是说,与其花几千块钱甚至近万块钱在电饭煲上,不如直接买点好米更实在。
有些人会问,为什么我在超市买的5元的米,还没有平常3元的米好吃?
那是因为5元的米有可能价格偏贵销得慢,碰到时间久的一批,自然不如3元的新米好吃。
米饭好不好吃首先是米的品种。但同时也取决于米的新旧,好米放上一年半载都不如普通的新米来的好吃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
【答案揭晓:IH电饭锅选购建议】
首先,饭好不好材料才是最关键的;其次,好材料要有好的制作工艺。
从实战和性价比角度考虑,500-800元的国产中档IH压力电饭煲 好一点的大米,才是普通中国消费者最佳的选择。这就是我的建议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
前面已经说的很清楚了,IH立体加热、压力化、电脑程序(预吸水糖化、温度压力调节、水米搅动促糊化、高火收关)这三个中高端电饭煲的基本关键要素。国产厂商都已经掌握,这些原理和技术有什么难的呢?
至于还相信日本锅锅体高逼格加持满分banzai的,又坚持看到这里也是奇人了。
当然,对于有些人而言,打死都不相信国产锅的程序能比得上日本锅。日本货?那肯定是精益求精反复调教的。国产货?那肯定是糊弄事的(不知道这个论断适不适用于他自己和自己从事的工作)。
这里算个账,哪怕你坚信国产锅就是个假程序实恒功糊弄事的,那也就比日本货出品差了一个档次(3元/5元)。但2元的米差价,3000元左右的中日中档货之间差价(算上变压器),已经可以买上1500斤好一级的米了。
正常城市人口一户一天的稻米消费量也就是1-1.5斤的样子,1500斤可以吃3-4年的好一级别的米了,还找不回来么?高压锅寿命期限可是有限的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
实际上,由于日本货要面对十几种米十几种做法的挑战,实验编制繁复得很,远不如国产锅只用专注于籼稻、粳稻、糯米、泰国香米四种米一种做法(白饭)就够了。
如果你认为国产厂商连这四道程序都偷懒不做好的话,那你真是对中国整个国家民族人民土地都绝望透顶了,还呆在这个国家干嘛呢?
还有不少人振振有词的道理就是,日本IH锅如何如何好,我换下来的国产锅如何如何怂,问题在于,绝大部分人是用新入手的日本IH锅与国产老旧的常规电阻盘锅相比,这是一个公平的对比么?你真的认真考察过国产的同类IH产品了么?你坚信你多花的几千块钱没有省下来但效力相当的办法么?
话说回来,如果你乔迁新禧、喜迎新年,或者现役的饭锅已经老旧要换的话,趁新年入一个500-800元的国产中档IH压力电饭煲,买上好一点的大米,不用太贵,让原本就很优质的大米呈现出完美的状态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
【和锅同样重要的:精准的米水比】
正如前面列出的经验公式,饭好吃,米、水、烧饭的方式缺一不可,好锅子只能解决最后一个因素。人为操作技巧,在IH电饭锅时代仍然重要。
那么,这个电饭煲几乎掌控烧饭全程的情况下,还有什么是人力可调的操作技巧?
答案是投入电饭锅的水。
如果你不按照适合的水米比来放,再好的锅子也做不出好饭。而如果你能找到精确的水米比,那就能做同等条件下绝佳的好饭。
所谓“精确的水米比”,不止是饭锅刻度上粗狂的刻度,而是需要几次加减量试验得出的精确值。一般来说,前后调节,做三四次就能找到。
除了水米比,还有水的品质。偏硬有味的水,显然对米饭的品质产生影响;而用纯净水,则能提炼出新米最佳的味道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
【不买新锅的操作建议】
器具可以标准化煮饭流程,一个好的电饭煲是煮饭弱鸟和懒人的首选。
但绝不是说没有好的电饭煲,你就做不出好饭了,看了那么深入的米饭食品化学分析,基本的操作技巧也就该了然如心了。
0、精确的、经过数次实验确定的米水比;
1、提前热水泡发,让大米充分吸水;
2、手头有高压锅尽量用高压锅,有高功率大锅尽量用高功率锅,高温高压大火煮开,加速淀粉和水发生作用;
3、低压小火闷,让米粒充分成熟,寻找到适宜的停闷时间,找到最佳结束点。
这些步骤做好了,出来的品质基本不会差到哪去。
但是最后外韧里嫩的绝佳口感还是很难做出来,因为你没法召唤出高功率烘干火候——这就是IH的魅力和优势。
【另类的高手技术流:蒸饭】
当然,有技术高手坚信,最好吃的饭是蒸出来的饭。水浴受热十分均匀,压力也是均匀的,蒸熟的米饭颗粒分明,绵软适中,而新式电饭煲必须用IH和厚锅壁才能解决受热均匀问题。
感兴趣的朋友,可以用高压锅蒸饭来做尝试。
【消费提示:这些人你真没必要买好锅】
胃口和牙口不好,只喜欢吃软趴趴的烂饭的话。买这种高档电饭煲基本上是浪费钱,因为高档电饭煲的真正挑战都在于如何做出外韧里嫩的“标准米饭”上了。
要是只打算做软饭,随便一个电饭煲,多加点水,煮久些,别焖饭就行了。真没必要买这种想尽办法要挑战表面弹里面软的“煮饭神器”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
【一些小结和杂想】
为什么日本人在煮饭这件事上做得那么极致?
因为日本餐饮中米饭的地位极高,从寿司到茶泡饭,米饭则是绝对的主角之一,所以对米饭的口感要求很高。
但中国人可以吃的菜式选择众多,口味丰富而且相对于日料更加浓油赤酱,所以米饭更像是佐菜的配角。
于是乎,日本人几乎是把米饭当成点心在做,要做到干吃米饭能连吃三碗的水准。
必须承认,日本在煮饭上还是花了不少心思。但是这些手段,中国厂商学得也快,不是什么学不来的东西。
本来在家电的绝大部分领域,国货已经很强大了。电饭煲不过是一个特殊的细分领域,再加上日本各厂商在内胆这个“逼格问题”上激烈、无节操的营销大战,能瞬间令很多中国人“中毒”,被神话感染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
但从更长的眼光来看,这不过仍是历史的一段小小插曲。
还记得25年前,一家要是配齐了全套日本进口大家电,说起来是多么高大上么?现在,能拿出来一提的话题,变成吹风机、马桶盖、电饭煲这一类的小家电了,难道不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转折么?而且请注意定语,去日本人肉背回的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
这里边发生的变化是什么?2014年,中国赴日旅游人数,历史上首次超过了日本来华旅游人数。中国人跑到日本街头一掷千金买买买,世事沧桑,这难道又不是另一个更加巨大、值得感慨的转折么?其中三味,留给读者慢慢咀嚼吧。
(全文至此约2万字,比计划超支5000)
当然,肯定还有人对我的结论嘴硬不服气的,等着吧,有办法让你们完全信服的。

打赏楼主

取消

感谢您的支持,我会继续努力的!

扫码支持
扫码打赏,你说多少就多少

打开支付宝扫一扫,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

现在站在什么地方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往什么方向移动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签到天数: 10 天

[LV.3]偶尔看看II

250

主题

3410

回帖

1万

积分

热处理专家组

积分
11969
 楼主| 发表于 2015-2-26 22:13:27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qibao9891 于 2015-2-26 22:32 编辑

延伸阅读:中国造不出好电饭锅?日本人撒了多少谎?(上)
用科学剥下日本电饭煲“高端神话”的鬼皮(中)
新型电饭锅终极指南,附不多花钱做好饭法(下)

至于日本饭煲为什么要6000到1万元一个,在文章《日本NHK电视台揭秘中国游客在日本如何被骗》中提到:
导游就是根据游客的购物总价,向免税店索取高额的回扣,回扣比例高达25%。.....
一名导游证言:原价只有2000日元的商品,却以2万日元的价格卖给中国游客.........
那么,免税店为什么要把商品的价格定的这么高?NHK揭开了这些“免税店”的利润分成内幕:自己截留50%,分给旅行社25%,再分给导游25%。
有兴趣的可以看这个链接。《日本NHK电视台揭秘中国游客在日本如何被骗


现在站在什么地方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往什么方向移动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热处理之家 ( 湘ICP备16021836号-4 ),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:湘ICP备16021836号-1湘ICP备16021836号-3湘ICP备16021836号-4, 公安部备案号:43010302000896

GMT+8, 2025-1-8 05:42 , Processed in 0.106346 second(s), 24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
,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:湘ICP备16021836号-2